法国编舞家玛姬·玛汉代表作《也许贝克特》如一面镜,让你照见自己
- 2025-07-05 01:14:58
- 来源:东方网
- 阅读量:11280
7月4日晚,法国传奇编舞家玛姬·玛汉代表作《也许贝克特》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上演。这部创作于1981年的舞蹈剧场作品,以别具一格的肢体语言与触动人心的情感表达重构贝克特的荒诞主义。充满戏剧张力的演绎,打破传统美学观念,诉说人间悲喜与沧桑,叩问人类存在与关系的永恒命题。

作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舞蹈家之一,玛姬·玛汉在创作中经常融合舞蹈、剧场、音乐、摄影、装置艺术及雕塑等艺术元素,开创了舞蹈的全新可能性与丰富变化性,被誉为欧洲最具颠覆性的编舞家之一。她曾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国家舞蹈奖”“法国国家文艺骑士勋章”,是法国当代舞蹈的一面旗帜。
创作于1981年的《也许贝克特》灵感源自荒诞派戏剧大师塞缪尔·贝克特的作品,突破了舞蹈与戏剧的传统界限。玛姬·玛汉用舞蹈将贝克特的荒谬感和反思化作舞台上的动态图像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展现了漂泊不定的人类生存状态。
舞台上的10位舞者是贝克特笔下人物的集合体,全身涂白,身着不合身的睡衣,步调一致地拖沓前行,动作精准。他们随着哨声或鼓的节奏踏出行军般的步伐;或争斗、谩骂宛如风雪摧残的流浪者。
就连静默也成为玛姬·玛汉的编舞语言。那些舞台上的等待与“几近静止”的状态来自许多生活细节,营造出一种空虚、巨大的虚无,以及一个充满犹豫的寂静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舞者用身体讲述那些细微却深刻的故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在诉说着人类生存于世的奥秘,让观众在舞动的肢体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矛盾。
舞者用身体展现了生命如何从一团毫无生气的黏土、石膏和碎屑中挣脱出来,试图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令人惊叹的形态和结构。《也许贝克特》就像一面镜子,舞台上的角色,为观者反照出真实的“自己”。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新闻
更多>每日精选
更多>- 苏宇飞:中国新能源将在全球范 2025-07-04
- 住建部: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 2025-07-04
- 方程豹6月销量近19000辆 2025-07-04
-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52.3% 2025-07-04
- 内蒙古首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 2025-07-04
- 新疆众和600888新增一起 2025-07-04
- 人保财险已支付贵州榕江灾情赔 2025-07-04
- 清华女学霸带队IPO,估值超 2025-07-04
- 捷克宣布允许L3级自动驾驶汽 2025-07-04
- 适老化列车伴老人“慢游”国内 2025-07-04

- 和讯投顾陈锦慧:短线即便摸到 2025-07-04
-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2025-07-04
- 上交所:尽快推动科创板“1+ 2025-07-04
- 富士康接近达成协议,向三菱扶 2025-07-04
- 易方达、华夏等巨头,又有大动 2025-07-04
- 保龄宝002286.SZ:公 2025-07-04
- 和讯投顾王伟:周五会大涨吗? 2025-07-04
- 漕河泾“秋叶原”真的来了?上 2025-07-03
- 极狐6月交付10352辆同比 2025-07-03
- 科技巨头以及多国政要接连施压 2025-07-03